首页集团简介集团领导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党建之窗下载中心集团荣誉党政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之窗>>正文
 
高校党建的新探索
2013-03-26 14:2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素质教育之一是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国际关系学院校党委围绕这一要求,结合“在京高校服务首都”理念,创新形式,以推进首都经济文化建设作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高校党建新形式。

国际关系学院基层党组织联合部分在京高校党团组织,策划将大学校园“固有”艺术文化,如话剧、音乐会、国标舞、街舞等活动服务于首都群众,每场次拿出部分座位,请首都群众进入大学校园,共同欣赏艺术文化演出,进一步推进首都文化建设,发挥专业艺术与大众化体验的桥接和补充作用。借助这一平台,在京高校可以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当代学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增强校园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2010年12月22日晚7时,由国际关系学院信息科技系、校团委、教育技术中心联合出品的话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学校礼堂华丽上演。信息科技系学生党支部将此次演出作为“大学校园固有艺术文化活动服务首都文化建设”的初次尝试,邀请了青龙桥街道的颐东苑社区和国关社区、上地街道的中关软件园、中关村学院等社区、单位共59名群众,来到国关大礼堂,共同观看演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观看本次话剧的许女士,来自颐东苑社区,她表示,对话剧、音乐剧的艺术形式还是很感兴趣,但是大剧院的演出因为价格和交通原因,平时很难享受到。这次在国关校园内的演出,既观看方便又水平不低,使她有了很好的艺术享受,也令她回想起了自己的大学岁月。如果以后还有机会,她会考虑带家人一起来看,也很想让孩子能够提前感受大学校园里的艺术氛围。

此次活动得到国际关系学院党委的重视,刘慧校长到场与学生、社区群众一道观看了整场演出,并对活动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既是高校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一次尝试,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合作、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创新的一次探索,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服务首都社区文化建设,探索高校基层党建新形式

此次活动实践了高校服务首都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推进首都社区文化建设方面作了尝试和探索,信息科技系学生党支部利用国际关系学院常态化“艺术信科”活动之话剧,服务多个社区的数十位群众,取得党建形式和内容的创新,通过话剧表演,满足了部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此次活动的负责人信息科技系党总支副书记王标老师表示,大学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对中青年人群有着“同质性”的吸引,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大学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纳入社区文化建设拓展的方向之一,用以吸引年轻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二、推动艺术文化普及,增强党建活动多样性和吸引力

信息科技系党总支将学生党组织建设、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和原有校园文艺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举办“高校服务社区文化建设讨论会”、筹备话剧服务社区中青年群众活动,以及开展相关的组织、接待和宣传工作,既增强了党建活动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也让学生党员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

此次话剧既展现了当代国关学子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也对社区群众的话剧欣赏起到普及和推广作用。

三、拓展交流形式,促进高校与当地各基层党组织交流

国际关系学院在之前落实“红色1+1”的过程中,与延庆县永宁镇清水浦村党支部结对,建立一对一的支援关系,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此次利用高校原有艺术文化活动服务首都社区文化建设模式的探索,是对“红色1+1”活动的继承和发展,主要针对城区,以及高校周边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建立一对多的交流合作关系,以求支持社区文化发展。

国际关系学院信科系副书记王标老师展望了今后的工作:第一步,定期举办高校与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双边研讨会,拓展交流形式,研究、商讨、解决双边合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第二步,搭建“专业艺术团体-高校文艺社团-社区文艺团体”三方平台,进一步推动高雅艺术传播普及,加强高校与当地基层党组织交流,更好地服务首都社区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曾指出,“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群众工作,推动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校园文化进社区”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形式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它不仅给广大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也让社区民众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和推行素质教育的喜人成果。相信国际关系学院这一“高校原有艺术文化活动服务首都社区文化建设模式探索”,在上级部门、社区组织、兄弟院校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能为各高校创新基层党建形式、支持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

关闭窗口